Quick Web Site:www.study666.com
  首页 > 多彩中国 > 内容  
2012-7-13

中国文化应像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一样走出去

作者:Stella 来源:study in china 点击率:  

当今中国的文化创作者们意欲使作品走向世界,为文化“走出去”开辟路径,就应首先关照人性,关照生活,打动自己、才能打动他人,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真正复兴崛起。

一部中国央视在深夜播出的美食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引起海内外华人的一片叫好。许多人收看起久已未看的CCTV,翘着拇指大赞焕然一新后,剩下了浓浓的乡愁四溢。急于向美国朋友推荐自家锦绣的华人,更是急切呼吁赶紧出英文版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仅7集,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范例。影片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故事,以精美的画面,朴实地讲述大江南北的各色美食生态。从云南的菌子,到陕西的馍馍,还有金华的火腿,香港的虾酱,更有碾面的石磨,腌鱼的木桶等等,在人们味蕾被撩拨,乡愁被勾起间,那些独有的民族符号,共同的生活记忆,绵延数千年、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,就不仅会在舌尖上体验,还会在灵魂中反刍。

影片为何如此成功?首先在于关照人性的情怀。题材上,“民以食为天”,美食,不是严肃的意识形态,不是庄重的道德教化,只是折射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内容上,立足美食,表现的是古老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与衰败,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接纳与馈赠,人与社会的融入与疏离。其次则在于真诚的态度。影片总导演陈晓卿坦言,“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”。最后还在于包容的文化。影片以中华文化为主体,借鉴西方成熟的表现形式,极具开放包容气质。

对于海外华人而言,中华文化如何走出中国,是否进入了西方,最能感同身受。中国当下在海外的文化传播,声势很大,但真正“走出来”者寥寥。影视剧方面,美剧畅行中国,中国剧在美却难觅身影,偶尔拨到大陆电视台,抗日的奇侠飞檐走壁,神勇的间谍战无不胜,后宫的妃子你争我斗,虚夸浮躁的文化快餐实在难以让人停留。图书出版而言,每年的海外书展,中国图书云集,但能在海外畅销者却遍寻不着。

造成这种文化逆差的原因很多,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人文情怀的缺乏。这一点表现在文艺作品上,创作者们不关照现实生活,只迎合精神匮乏的文化消遣;不表达自然人性,只注重道德说教,这些换来的只是过后不思量,文化何谈传播?再反观而今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正是这些凝聚民气、触摸生活的写实纪录片,为文化宣传带来一股清新之风。纪录片如此,推而广之,中国大片等若能这般,才能引起共鸣,产生效果。

文化的传播由于地域、语言等客观限制本身就障碍重重,意识形态不同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双向传播尤然,但并非是无法沟通的两堵墙。当今中国的文化创作者们意欲使作品走向世界,为文化“走出去”开辟路径,就应首先关照人性,关照生活,打动自己、才能打动他人,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真正复兴崛起。海外华人身处异域,与所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等积极融入,使得他们具有沟通中西文明对话的得天独厚优势,从此点来说,文化载体的传播,若能首先打动华人,进而由华人在当地传播,并在不同族裔间推广交流,没有了空间与人际交往间的鸿沟,文化潜移默化,以点及面,使得容易有被主流接纳、推崇的可能,中国文化才能真正“走出去”、从而改变“西强中弱”的格局。

no teletrack payday loansone hour payday loansmoney lenders1 hour payday loanpayday loans arizona